老板翻译成英文怎么写(老板的英语翻译怎么写)
美食 2025-04-05 11:09:50 510 0
各国各地区的隔离阻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停工停产导致链上企业原有的产品订单没有了,即使未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其原有的零部件供货也因为物流中断等原因消失了。
但企业复工复产后要达到满负荷运行仍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部分生产领域供给有可能跟不上需求,进而出现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总体上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而且在时空上具有不均衡性。
政府除了在公益性领域增加直接投资外,其他领域更多可采用贴息、参股等间接投资方式,尽可能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疫情期间,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加入抗疫大军,5G+红外测温、5G+送货机器人、5G+清洁机器人等加快落地。要顺势而为,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丰富5G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管理和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生活困难群体可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次性发放补助,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中央财政相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最后,可考虑向商业网银行和金融机构发行特别国债,这既有利于发挥特别国债长周期、低成本的优势,又有利于释放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七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次疫情相较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传染性更强,波及范围更广,应对疫情采取的管控措施力度更大,因而对短期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更大。2、我国一些产业链高度依赖日本、韩国的供应链,而目前韩国已经爆发严重疫情,日本疫情爆发风险也非常高。
欧盟和美国中间品进出口份额较大,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突出,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和最终产品的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受日本进出口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美国、东盟、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六)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1、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坚持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理念,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我国在抗疫中的获得的经验援助疫情重点地区抗疫。比如疫情对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影响较大,影响时间也较长,问题主要在需求减少方面。
我们就防疫、恢复经济增长、减少产业冲击、改善我国发展国际环境、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几方面进行一些分析。此外,新冠疫情也给上海六大中心的建设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尤其是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中心和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
(二) 经济保增长和优化结构双重挑战 1、海外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经济恢复的风险 2月份大幅下滑的PMI指数表明,疫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显著的影响。一、全球疫情发展状况和趋势 本次新冠疫情最早在我国武汉爆发,疫情的高重症率和高死亡率造成了较强的危害性。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取决于经济体的内在发展逻辑,而周期性的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一般都是暂时的。例如,需要防止短期刺激政策对房住不炒的基本国策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3、积极支持日本和韩国的抗疫,减少两国疫情对我国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2、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支持我国信息服务企业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扩大服务输出。(四) 采取更加积极措施应对疫情国际扩散对产业链的影响 1、保障对国际产业链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的复工复产,减少我国对国际产业链影响,提升产业上下游信任度和可靠性。3)在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低利率的大环境下,中国债券的相对高收益率和安全性对海外资金具有一定吸引力。
3、疫情若进一步向欧盟、美国等经济体蔓延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2018年,中美间的双边贸易额为6598亿美元,且中国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4、疫情蔓延也会造成一些疫情重点地区的产业链向疫情已经受到控制地区转移,这为我国产业链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
最后,中美两国股市的弱相关性有利于资产多样化配置。四、新冠疫情全球扩散下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和机遇 全球疫情蔓延无疑增加了我国防疫难度和恢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更多风险。
二、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主要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 基于生产法对三种不同情景下2020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GDP增速预测如下: (二)对全球产业的影响 地区产业优势的差异,造成不同疫区对全球不同产业的影响差异。(4)有助于金融科技产业(移动支付、非接触支付、网络银行等)的对外输出。据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海外整体影响约达67亿美元。但另一方面,疫情蔓延带来的国际防疫需求和国际产业调整也为我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2)采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要注意刺激力度适当、结构合理。当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从以下方面受到正面影响。
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顺周期的能源行业将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欧盟和美国是重要的消费品市场。
如果日韩疫情严重,我国在机电产品、化学制品(尤其是新材料)等领域将受到供应端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可能冲击国内中下游半导体产业、汽车制造业。在美股及其它股市收益预期不确定性因素提高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有望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分别居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8年进口额分别为649.3亿美元、405.0亿美元和282.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12.0%、7.5%和5.2%,比上年增长7.3%、3.9%和10.9%。日韩美的疫情有可能通过产业链影响我国部分产业复产。
2、加强国际疫情信息互通和研究合作,共抗疫情。悲观情景:疫情在全球扩散,且对经济的冲击时间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看,比照08年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的国际扩散将冲击出口增速,从而拖累我国GDP增速下降1.0(乐观)、1.9(中性)或3.0(悲观)个百分点。2、积极吸引境外避险资金入市,并通过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国际金融机构长期留在中国。
全球疫情为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对抗逆全球化提供了机会。4、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在疫情带来的需求放缓以及各国央行加大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未来经济是持续通缩还是由通缩转向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烈顺周期的能源行业造成较大影响。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领衔课题组撰写,课题组成员包括张春、董昕皓、胡浩、蒋一乐、李峰、王江、吴婷、严弘、仲文娜、朱宏晖。
(三) 行业发展措施 1、对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冲击较大、行业内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行业(例如旅游服务、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定向扶持。(六) 逆全球化风险与推进全球化机遇 1、疫情暴露的产业链全球化风险可能带来产业链长期逆全球化的风险。
中国从欧盟进口的产品主要为工业制成品,包括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和化工产品等。除防疫用品、医疗产品、药品行业外,我国信息行业在防疫中发挥的作用也是一个亮点。2、向国际社会承诺,保障一些关系全球安全的产品供应链稳定,并对防疫物资生产提供额外的支持。(3)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疫情期间外资资金流量的波动和股票走势具有一定相关性,外资净流入量对A股有一定预测作用。
目前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和大盘整体表现差异不大。(4)积极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同时布局完善国内产业链。
4、主要经济体采取的一些经济刺激政策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空间 为应对疫情,一些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了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包括美联储一次性50个基点的降息。2、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也为加快行业的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契机 国际防疫需求为一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美国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1月23日起我国共31个省市宣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